| 2月28日开讲-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一些具备实力的原料药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正在加速升级,借助智能制造趋势,引入流动化学制造工艺,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精细化、达到成本更低的生产目标。
连续流动化学技术使得传统批量方法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得以实现,为行业带来新增量的同时,工艺人员也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
我们都知道,合成工艺项目从理论到车间产品,在小试成功后到中试放大再到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每个控制点设定的相应的工艺参数范围、实验现象、操作要点等不尽相同,工艺人员会遇到各类问题或突发事件。
如:在中试过程如何采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全流程,并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其间出现的反应不*、出现新结晶、产物分解副反应等问题如何解决,因涉及面多、关注环节多,每个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能顺利通过验证,已渐成行业痛点。
为了帮助制药、化工企业抓住关键技术,攻克及解决中试放大技术与工艺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困惑和普遍问题,进而助推产业升级。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在API制药家线上平台推出中国制药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云上系列课程——“微化工与绿色制药”。
由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冠名,将与2月28日上线。
课程名称
中国制药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云上公益课堂
(第一期)
微化工技术及其在精细化工过程应用
课程时间
2月28日 19:30
课程讲师
徐建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课程亮点
在基础研究成果指导下,开发了新型微化工设备,将其成功应用于纳米碳酸钙颗粒制备和己内酰胺萃取分离等大型化工生产过程。
近年来将应用领域拓展到精细化学品高效安全合成等方面,解决了部分精细化学品安全生产瓶颈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工业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大量成熟案例,分解流动化学应用技术难点问题;以专家实际操作经验,在互动时间为听众解答微化工底层问题。
听课人群
微化工、原料药生产企业中的研发、工艺、生产相关人员;
CRO/ CMO/CDMO企业中研发、工艺、生产相关人员;
高校药学院、化工学院的老师、学生。
讲师简介
徐建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化工学报》、《过程工程学报》、Biomicrofluidics、Green Chem Eng等期刊编委,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微化工技术专委会秘书长、化学工程专委会和混合与搅拌专委会委员。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至今,2012年~2013年在哈佛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化工过程与多相微流控技术,致力于多相微分散传递与反应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20余项;在 AIChE J、Chem Eng Sci、Angew Chem Int Ed、Lab Chip、Small等本领域主流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被他引 4000 余次;多项研究成果实现工业应用转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5完成人)和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国家基金委优青(2013)、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等荣誉;2012年入选英国化学会首届 Lab on a Chip 新科学家(Lab on a Chip Emerging Investigator 2012),2017年入选美国化学会 Ind Eng Chem Res 首届“有影响力研究者”(2017 Class of Influential Researchers),2021年获日本化学工学会(SCEJ)"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The SCEJ Award for Outstanding Asian Researcher and Engineer)。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在API制药家线上学习平台推出中国制药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云上系列课程——“微化工与绿色制药”,为期一年,共18期课程。
公益课堂由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冠名,欢迎扫码报名!
微化工技术及其在精细化工过程应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建鸿
连续流动化学系统构建与应用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全国优秀博士
王凯
微填充连续加氢和氧化技术在原料药合成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副教授 (特别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吉松
题目待定
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研发副总 周章涛博士
流动化学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国欣